大米作为我国的重要主食,消耗量占我国口粮消耗总量的60%以上,2013年央视网就报道过《粮食过度精加工调查》揭开了大米过度加工的真相,居民购买大米时普遍存在消费误区,加工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,往往片面追求“精、白、亮、美”等外观品质,抛光工序从一抛、二抛变成三抛、四抛……消费者或许不知,大米抛得越干净,食用纤维、维生素b1/b2等营养流失就越多。
根据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数据,大米的食味随着加工精度的提高先升后降。
现有的市场整体水平处于过度加工区间。
目前我国稻谷出米率仅为65%左右,而日本稻谷出米率为68%~70%,平均出米率比我国要高3%~5%。
据统计,每增加一次抛光就增加1%的损失,而且整精米率损失增大,动耗成本增加。
整个稻米加工行业每增加一道抛光工序,将增加用电20亿度以上,这相当于一个三线城市半年用电量。
正是出现了上述问题国家才对大米“旧国标”进行修订,在“新国标(GB/T 1354-2018)”中,对大米“加工精度”指标设置了上限突出了适度加工,同时从中央到地方,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台,推动加强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,其中大米加工是节粮减损的一个重要环节。
按照专家的统计分析,如果严格按照新国标来加工产品的话,预计可以增加5%到8%的产出。按我国年产稻谷2亿吨计算,若出品率增加5%,预计增加1000万吨的产量,相当于增加了至少2000万亩的农田。
为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及行业倡导同时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,助农米业从基础着手,推进适度加工,践行绿色发展理念。
碾米是大米加工的核心工段,也是加工中造成大米营养成分流失的主要阶段,因此要做到大米适度加工,减少过度加工造成的,粮食资源浪费和营养物质大量流失,在碾米工段通过色选机的应用,来灵活控制碾米精度、防止过碾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。